离婚容易,子女抚养关系判断难
最近几年法院受理离婚案件的增多,离婚家庭中子女的生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按照我国宪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相关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这种义务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终止,但离婚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却存在很多问题。下面让小编为大家一一分析。
问题1:为什么孩子由你养
在实践中,法院处理离婚案件涉及子女抚养问题时,一般依照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本着有利于子女成长,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原则,从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并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作出决定。
案例:董先生与柴女士结婚后生有一女,女儿由奶奶照顾。2003年,二人发生矛盾。董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与柴女士离婚,并请求法院判决女儿归自己抚养。柴女士同意离婚,但要求抚养女儿。法院经过了解,得知董先生目前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而柴女士是本地人,有固定住所,收入也较稳定。最终,法院判决孩子由柴女士抚养,董先生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200元。
问题2:我能否要求变更抚养权
在离婚案件中,抚养子女的一方如果因患有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或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的行为,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或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愿随另一方生活,而这一方又有抚养能力,则没有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就可以到法院请求变更抚养关系。对变更抚养关系的问题,父母双方也可以自行达成协议,经法院准许后变更。
案例:郑先生与韩女士离婚后,一子一女都由韩女士抚养。2003年8月,郑先生以儿子愿意随自己生活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抚养关系。庭审中,韩女士同意变更。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郑先生取得了对儿子的抚养权。
问题3:能不给孩子抚养费吗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此外,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因丧失或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可以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父母应当履行抚养义务。此处的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教育、医疗等费用。
案例:小光两岁时父母离婚,法院判决小光由父亲抚养。因父亲犯罪坐牢,小光一直由祖母代为抚养,后父亲出狱成家另过。2003年,15岁的小光考上了北京某中专学校。此时,祖母年事已高,无力为小光支付高额学费,而小光的母亲多年来音信全无。于是,小光起诉至法院,要求父亲为其支付学费。最终,法院判决父亲支付小光学费。
问题4:抚养费能否增加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法院判决、调解原定的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或因子女患病、上学等实际需要已经超过原定数额的,子女可以要求增加抚养费,父或母有能力的,应该增加子女的抚养费。
案例:1997年,小雪的母亲鲁女士与其父孙先生经法院调解离婚,小雪由鲁女士抚养,孙先生每月给付小雪抚养费50元。2003年底,小雪上了中学,所需生活费、教育费均已增加,所以起诉要求孙先生增加抚养费。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孙先生每月给付小雪抚养费100元。
问题5:抚养费要一直给下去吗
父母对子女抚养义务的限制之一是子女未成年。如果子女已经成年,并能独立生活,父母的抚养义务即行终止。子女不能无限制地要求父母履行抚养义务。
案例:今年21岁的小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一边上班,一边考取了在职研究生。后小欣为了支付研究生的学费,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的父亲告上了法庭。法院最终驳回了小欣的诉讼请求。
问题6:我有权探望孩子吗
夫妻双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无故拒绝、阻碍另一方行使探望子女的权利。
案例:王女士和李先生于2003年1月经法院调解离婚,4岁的儿子由王女士抚养,李先生一次性给付儿子抚养费4万元。后由于王女士不配合,致使李先生一直无法探望儿子。李先生为此起诉至法院,要求定期探望儿子。后王女士经法院说服教育,同意李先生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探望儿子。
问题7: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是否一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院在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问题的,应一并予以解决。法院在处理非婚生子女抚养问题时,同婚生子女一样,应从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并结合双方的情况酌情予以确定。
案例:丁女士与高先生相识后不久,便于1997年12月开始同居生活,并于1998年生下一女。后丁女士与高先生经常发生激烈争吵,于是,丁女士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高先生的非法同居关系,并由自己抚养女儿。法院经审理判决,解除丁女士与高先生的同居关系,女儿由丁女士自行抚养。
法官提示
当你义无反顾地走出围城,感情的压力瞬间逝去,然而子女却仍与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抚养子女不是用冰冷的法律条文就可以规定清楚明白的关系,也不是法院的一纸判决强加于人的义务,那是割舍不断的亲情,更是一种责任。当你不能自愿地尽这种责任时,法律必然会要求你承担。